2020-04-23
“新基建”成為疫情期間輿論關注的熱點話題,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新基建”將對經濟發展產生哪些積極作用?
在黨中央決策部署下,“新基建”進入了加速推進的快車道。“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成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新基建”將對經濟發展產生哪些積極作用?共同圍繞“新基建”的話題展開深入討論。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曾宇:
當前,推動“新基建”的建設對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推動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基建”產業涉及面廣,有著高度的產業前后向關聯度,可以同社會生產的各個行業的經濟活動緊密結合,具有極強的擴散性和滲透性。“新基建”的投入,會對關聯生產要素產生新的投入需求,這些行業的投資熱潮對經濟增長將產生明顯的推動作用。基于信息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建設,數字化對中國經濟的滲透將進一步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將全面升級,公共服務的數字化轉型也將進一步提速,由此提升全社會經濟主體的運行效率。
“新基建”相關支撐技術和平臺技術的發展,將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工業互聯網等是制造業提升勞動生產率的必要手段,是實現智能制造、敏捷制造、綠色制造的可行途徑,將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全面升級。推動大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物聯網平臺等的建設,發展工業云服務、大數據服務、云計算服務等,是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我國區域經濟結構調整,提升我國產業結構高度的有效手段。
當前,數字經濟成為就業“穩定器”和“倍增器”,“新基建”已經成為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將創造出更多、更高質量的就業機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為1.91億個,占當年總就業人數的24.6%,同比增長11.5%,顯著高于同期全國總就業規模增速。此外,區域經濟體借助“新基建”可促進產業整體向高端集聚,衍生出新的創業和就業群體,形成產業人力資源分流,助力產業結構調整。
長江商學院大企業治理與創新研究中心研究院李錦:
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是適度超前基礎設施建設的最大受益者。沒有適度超前的基建,便不可能有中國制造的強大競爭力;沒有超前的網絡寬帶建設,也不可能有互聯網經濟的繁榮發展。因此,“新基建”在我國新時期經濟發展建設中具有新特征和新使命。
第一,“新基建”是防疫情、穩增長的有力抓手,能夠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將對我國經濟發揮拉動作用。疫情后,由于出口和消費的恢復需要一段時間,要推動經濟恢復到正常軌道,需狠抓以“新基建”為代表的領域,進而通過需求端的率先復蘇,帶動生產端走出困局。更要看到,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今年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壓力有可能進一步加大,外需增長有可能遇到更多困難。在此背景下,更要依靠內需發力,推動經濟平穩發展,以此防止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防止短期沖擊演變成趨勢性變化。
第二,“新基建”有利于傳統基礎設施與新型基礎設施交叉交融,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新一輪工業革命方興未艾,加快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將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建設新型基礎設施與發展傳統基礎設施并不矛盾。新型基礎設施除了滿足智能技術開發和智能產業發展,提高社會經濟運行智能化水平外,還負有重大的歷史使命,就是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實現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跟上并滿足智能時代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
第三,“新基建”有利于高端要素投入,為推動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新動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同于傳統基礎設施的土地、資源要素投入,可以拉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人才和知識等高級要素的投入,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提供需求載體,為我國以創新為驅動的經濟轉型提供動力。5G和人工智能等硬的“新基建”與醫療、社會管理等軟的“新基建”,適應了互聯網化和數字化的需求,有助于培育經濟新動能。
第四,“新基建”有利于占領全球產業競爭和投資布局的戰略高地,奠定增強全球競爭力的新基礎。三次工業革命都以相應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標志和必要條件。在全球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初始階段,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正在成為全球產業競爭和投資布局的戰略高地。我國與發達國家一起站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同一起跑線上,通過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增強競爭力。
第五,“新基建”有利于提升我國經濟的結構優化效應和投資帶動效應。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工業化后期階段,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進入或越過峰值,投資建設的邊際收益已經趨于遞減。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為數字經濟的增長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也是基于邊際收益遞增的新一輪增長,對我國經濟的結構優化效應和投資帶動效應都是非常顯著的。從長遠來看,對于勞動力質量提升也會產生積極影響。
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通信企業協會數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周超男:
“新基建”具有較為成熟的數字經濟產業基礎。中國數據總量年均增長率達30%,增速為全球最高。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五大分區中數據資源擁有最多的區域。“新基建”已成為我國從頂層規劃到社會投資的“風向標”,將促進2020年及今后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的發展,而伴隨數據資源重要性的提升,必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力。